工作研究>> 要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5-09-01 14:16:40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7期 郭 淼我有话说
0

  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建成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站……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上,一组组数据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重大改革目标。

  未来五年,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二专题会场内,常委和委员们就此展开热烈讨论。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民营经济促进法首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

  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认为,“十五五”时期要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育和发展更有活力、竞争力、创造力的市场经营主体,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两个毫不动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丁世忠常委表示,“‘十五五’期间,建议进一步推动制度从‘立’到‘行’,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家长期投资国内大市场的信心与决心。”

  哈德尔别克·哈木扎常委建议相关部门依据民营经济促进法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进一步细化措施,切实使该法能够得到很好贯彻、有效实施。

  “同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需要推进民营企业现代治理。”方光华常委建议,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党的领导与企业治理、职工民主管理与企业治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经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管理智慧有机结合。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从以更大力度实施“两重”“两新”政策,到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从综合运用降准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到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今年以来,围绕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力,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效应正充分释放,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

  “编制‘十五五’规划,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重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抓好规划落实。”胡泽君常委道出与会人员的心声。

  常委和委员们认为,“十五五”时期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要协同发力、一体谋划,推动实现政策放大的乘数效应。

  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的“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为例,在李瑶常委看来,“十五五”期间,要加大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科技等相关政策统筹协调力度,充分运用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适合阶段性特点的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扩大内需方面,常委和委员们认为,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

  “随着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单纯依赖‘物’的投资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赖明常委建议,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应更加注重“投资于人”,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探索设置相关统计和考核指标,将其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开展战略性、长期性、综合性评价。

  在消费领域,我国居民消费正向发展型消费转型。其中,文旅体消费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引起但彦铮常委的关注。他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制定《文旅体融合发展中长期规划》,构建全国文旅体数据共享平台,为统一市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与数据支撑。

  针对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监管难的情况,吴社洲常委建议,“通过构建法治监管新框架、健全协同监管新机制、探索综合监管新路径、打造数据治理新范式、共筑平台经济新生态等方式,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督制度。”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一盘棋”是与会人员提到的一个高频词。下好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关键。

  王军常委认为,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要注重加强跨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问题,建立健全落实协调督促机制,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

  这与解冬常委的观点不谋而合,她建议:“‘十五五’时期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分类指导力度,鼓励各地深挖区域差异优势,以提升就业市场活力和培育差异化产业优势为抓手,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也要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

  经济大省,是稳住我国经济大盘的“顶梁柱”。张义珍委员建议:“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中,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聚力推动《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落实,洪慧民常委建议创新要素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围绕区域中心城市错位协同发展。

  “西部地区是承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关键区域。建议出台专门意见,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聚焦重大生产力布局、新质生产力培育、要素市场化配置、科技创新体制等主要方面承担更多先行先试任务,并加强改革成果推广。”祝春秀常委说。

  “大湾区内地城市和港澳互补性强,可产生很好的协同发展效应。建议进一步推动人流、物流、资金等在大湾区高效流通。”唐英年常委建议。

  ……

  聚焦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常委和委员们既结合国家战略深入思考,又立足各地比较优势热烈讨论,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入信心和智慧。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