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要闻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5-09-01 14:31:09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7期 郑玉婷我有话说
0

  在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第八专题的全国政协常委和委员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协商议政、建言献策。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游客达到1.32亿人次,总花费942亿美元。2025年一季度,入境旅游3501.64万人次,同比增长19.6%;其中外国游客736.74万人次,同比增长39.2%。“五一”期间,入境游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强劲数字背后,是中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的务实作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本次会议中,常委和委员们着眼于促进深层次改革,为“十五五”时期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言。

  “整体规划要有前瞻性,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规划的‘灵魂主线’。”万建民常委建议,“十五五”规划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和关键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周汉民常委建议推动碳领域国际互认机制建设,加强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安全的碳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北部湾,以它独特的地理和经济意义,成为中国与东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桥梁与纽带。钱学明常委长期关注北部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发展,他建议积极探索资源配置新模式,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开展分类监管等新模式,探索形成内外互通、期现联动、实虚融通的大宗商品结算、定价体系。

  向湾而聚,向新而行,“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开放新高地。姚志胜常委建议在“十五五”时期推广粤港市场监管机构合作成功经验,促进香港与更多内地市场监管机构开展合作,促进竞争政策制定与执法经验交流。容永祺委员建议适时推出有针对性免签政策,激活高端旅游市场,加速开通并优化全流程在线签证申请系统,加强入境旅游便利化。

  加快引领更强的开放,就要立足国情,积极稳妥地将国内先进标准、规则提升为国际通行的标准与规则,而非简单套用现行国际规则。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认为,要不断深化制度型开放与区域融合,以提升规则话语权。

  围绕“十五五”时期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宋曙光常委建议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更加重视“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姚志胜常委建议继续研究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探讨制定更短、更少、更开放的广东自贸试验区版负面清单,进一步推动先行先试,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共同开放 共同发展

  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一直很忙。看样、议价、直播带货、线上洽谈、打包发货……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人潮涌动。与义乌国际商贸城一街之隔,全球数贸中心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将于今年10月开门迎客。

  义乌是中国不断促进各国互利合作、推动共同开放、实现共同发展的一则缩影。我国自由贸易“试验田”枝繁叶茂,几十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朋友圈”越做越大,今年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达成了全球最大经济规模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

  在会上,常委和委员们普遍反映,今年以来,不惧“逆风”“回头浪”,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让中国新发展成为各国的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确定性。“十五五”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势头要继续保持下去。

  张宽寿常委建议将“澜沧江—湄公河”建成我国通向太平洋、印度洋多式联运国际大通道,构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湄澜国家命运共同体。阮诗玮常委建议加强与共建国家的跨境贸易监管合作,优化监管体制机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数字经济监管制度,加快对接国际贸易数字规则。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公共产品,其背后动力来自中国自身发展实力与共建国家强烈发展愿望的结合。

  陈四清委员建议,保持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和可持续,需要将我国的产业升级进程与“一带一路”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向“一带一路”国家分享发展成果。杨发明常委建议,发挥宗教界特殊优势,积极开展人文交流,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文明互信的力量。

  常委和委员们认为,要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维护发展中成员正当权益,全面参与数字贸易、人工智能、供应链韧性等新领域规则制定,为世贸组织改革提供中国方案,推动改革朝着于世界有利的方向发展。

  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

  在大国博弈全方位展开的新时代,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两者密不可分、互促共进。

  常委和委员们认为,国家在制定“十五五”规划时,需立足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战略思维、长远布局,稳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海洋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凸显,王宁常委建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为目标,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以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依托,制定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新时代海洋战略。

  “持续健全防护体系,编制重要目标分级分类防护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分级核安全救援应急响应和协同处置机制。”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盛斌常委聚焦健全核领域安全体系提出建议。

  程红常委介绍说,中国侨联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参与“稳外资、稳外贸”,推动国货产品“出海”,实施“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聚焦国内国际市场资源联动,成立“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联盟。她建议要继续支持侨胞积极发挥民间交往优势,当好民间外交大使,打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更广范围的“心联通”格局。杨振斌常委建议用好红色资源,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越开放,越发展。即将迈入“十五五”时期,常委和委员们相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