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要闻

在共识与信心中破浪前行——全国政协二〇二五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综述

2025-07-22 11:25:51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7月似火,如同中国经济跃动的脉搏。随着2025年走过步履铿锵的半程,我国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交出了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实践再次证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拓进取、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7月18日,全国政协召开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会委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谋对策、聚共识。委员们表示,要坚定不移贯彻好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宏观政策是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靠前发力、积极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催生一系列务实举措,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有力的“强心剂”。

  “当前,财政政策应在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中发挥主导作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针对政策实施中的落地问题分析提出,要加快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加紧推进既定政策早落地早见效,同时抓紧推出新的财政增量政策,使得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作为。

  资本市场关乎经济社会大局、牵系亿万投资者切身利益。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去年9月24日一揽子增量政策集中出台之后,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再出金融政策“组合拳”,对稳定社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保持市场平稳运行基础上,我们围绕服务科技创新主线,不断强化市场功能,引导资源配置,推动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含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建议进一步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更好发挥市场各方稳市功能和并购重组功能,在全社会共同营造更加理性、更加包容的舆论环境。

  物价水平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黄群慧关注的正是这一指标。“促进物价水平合理回升,既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也要推动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等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黄群慧认为,下半年尤其是围绕推动物价水平合理回升,要强化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改革举措、完善激励创新的产业政策举措、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举措,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化举措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高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作出了具体安排。”

  “证监会发布了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

  宏观调控有力有效,经营主体奋发有为。一条条政策落地有声,基层的创造力也被充分点燃。在委员们看来,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须加力巩固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强对宏观政策落实情况的动态评估、适时调整,确保政策力度不减、温度不降。

  扩大内需强化动力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内需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加速提质升级,当前服务消费仍有巨大潜力。”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红认为,发展服务消费关键要改善服务消费结构、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建立长效运营机制,释放“敢消费”空间,激发“能消费”动力,营造“愿消费”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姜万荣用一组数据为扩内需提供了又一视角——当前,我国城镇房屋总量约662亿平方米,市政管网总长360多万公里,还有市政道路23万多条、桥梁9万多座,城市更新蕴藏着巨大内需潜力。

  “着力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建议加大中央财政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城市更新专项税费减免政策,创新城市更新金融信贷管理制度等,为城市更新提供持续动能。”姜万荣说。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围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俊寿提出,要强化“一盘棋”思想,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推进“一体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一把尺”标准,构建高效市场体系。

  外贸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发现,民营企业已经连续5 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他建议对当前受影响较大的民企,要强化支持,保订单、保市场,“同时要稳预期、稳供应链、促转型、促升级,帮助企业低成本出海。”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提出,以强大完整产业链为基础,以超大规模市场为依托,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纽带,以强大航运能力为凭借,在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近岸优先重组”上发力,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明确将在7 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半年还有1380 亿元的额度将分批“到账”……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中国经济将彰显出更强劲的韧性与活力。

  优化结构 壮大发展新动能

  “政策暖风”催生“万木争春”。前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今年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让民营经济焕发出强大韧性与活力。

  “ 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对未来发展充满坚定的信心。”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王均金道出了民企的心声。

  就民企科创跑出的“加速度”,王均金认为,民营企业需进一步主动作为,强化内生动力和创新协同,同时要构建一个更加市场化、多元化的创新资本生态,打造一个更开放、更公平的应用环境,让更多“小巨人”长成“参天树”。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方光华表示,要以破解当前民企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抓手,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举措落实落细。

  近两年,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取得显著突破,不仅拥有了以DeepSeek 为代表的比肩世界一流水平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底座,也研发出了Manus 等一系列智能体,还培养了一批顶尖AI 人才,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提供了难得契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认为,要发挥我国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推进算法突破和数据开发使用,大力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更好赋能千行百业,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有关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 万亿元,2025 年第一季度海洋经济同比增长5.7%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黎描绘了她的“ 蓝色愿景”——推进深远海养殖新业态绿色高效发展,推进深海及近海生物源医药研发,前瞻部署及推进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让“蓝色引擎”焕发动能。

  从海洋走上陆地,农业同样是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建议从国家层面聚焦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制定全国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突出精深加工、实现多方共赢。”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结合实践提出。

  座谈交流中,共识在凝聚、力量在生长。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中壮大、在磨砺中前行。从会场的资政建言到车间的机器轰鸣,从实验室的彻夜灯火到田野的忙碌身影,实干与奋进的磅礴力量必将推动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包松娅)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