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书写更多更精彩的中欧合作故事——欧洲国家驻华使节“进政协”活动侧记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关键十字路口。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
助力加强中国同欧洲各国的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是全国政协对外交往的一项重要任务。
6月26日下午,全国政协邀请欧洲国家驻华使节参加2025年首场“进政协”活动,并围绕“深化文明互鉴 凝聚合作共识”主题座谈交流,共促中欧领导人重要共识落实,助推中欧各领域对话合作。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出席活动并致辞。
凝聚互学互鉴共识
下午3时30分许,来自瑞士、西班牙、保加利亚等32个欧洲国家的驻华使节如约而至,齐聚中国政协文史馆一楼大厅。
随着使节们步入“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人民政协从“协商建国”到“新时代 新贡献”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在“拓展对外交往”展牌前,葡萄牙驻华大使保罗·纳西门托驻足拍照。他眼前陈列的1996年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葡萄牙的历史照片,见证着中国同欧洲国家的伙伴关系。
一件件珍贵的史料、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令使节们兴趣盎然。
“中国国旗上的五颗星星代表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分为34个界别?如何确保委员在界别中有代表性?”
“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陪同参观的全国政协委员和两名全国政协外事局工作人员以专业流利的英语一一解答,并向外宾详细讲解人民政协7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
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始终走在队伍前列,颇有兴趣地观摩展品。他表示:“今年也是中国同瑞士建交75周年。协商机制在瑞士和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民主决策,也能使这些决策能够被民众接受。”
“之前我知道中国有全国两会,但对中国政协并不是十分熟悉。通过这次参观,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政协和中国式民主,特别是对政协的历史和中国‘求同存异’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拉脱维亚驻华大使卡尔利斯·埃亨包姆斯表示。
“中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只要双方做到相互尊重,遇事‘好商量’,就能办成大事、好事。”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在发言时说:“中欧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尊重彼此人民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共同进步,这是中欧关系发展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未来双方关系行稳致远最根本的保证。”
展望务实合作前景
从古丝绸之路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马可·波罗游记》唤起欧洲人对东方瑰丽的想象到《黑神话:悟空》等中国元素不断走进欧洲民众视野……
长期以来,中欧双方各层级、各领域交往密切,对话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有声有色,多边协调卓有成效。
“中欧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彼此的物质生活,也拓展了双方的精神视野。”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李飞表示,“中欧要秉持建交初心,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增进互信、互利共赢、相互开放、妥处分歧,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转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海洋多样性等各领域加强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欧建交50年来,双方贸易额增长了300多倍。
全国政协委员、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向外宾热情表示:“双方应在投资规则、跨境支付、货币合作等领域构建稳定的制度型框架与法治化保障。同时,中欧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各自优势,要为深化交流合作创造更好条件,相互借势而不是相互筑墙,在世界经济转型中携手共创新机遇,保持主动。”
“我们愿以此次‘进政协’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密切同各位使节朋友的往来,助推中欧各领域对话合作,为开创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更多正能量。”全国政协委员王民在主持座谈交流时如是说。
搭建交流对话桥梁
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也是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
座谈交流时,中外嘉宾多次提及一个特殊的日子——“国际文明对话日”。
2024年,联合国大会(UNGA)第78届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决议,宣布每年6月10日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该决议呼吁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强调尊重多样性、人类共同价值观以及国际民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这与习近平主席于2023年3月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相契合。”在保加利亚驻华大使特霍夫看来,要坚持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双边和多边文化交流平台和机制,通过促进对话和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实现繁荣。
“正是对多样性的尊重,让西班牙和中国走到了一起。”
西班牙驻华大使贝坦索斯对此次座谈会主题深表赞同。她认为,深化文明互鉴,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例如推动学生、记者等学界、业界人士开展交流,有助于不同文化的发展,并建议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教育特别是语言教育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沟通,增进了解。
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中国和欧洲宜“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中外嘉宾表示,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智库外交等渠道,积极推动深化中欧文明对话、加强交流互鉴,不断夯实中欧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推动双边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为书写更多更加精彩成功的合作故事,增进双方人民福祉、维护世界稳定繁荣作出更多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