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要闻

一颗杨梅的信息化之路——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二十六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侧记

2025-07-14 15:13:13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4期 马 欣我有话说
0

  “杨梅六月红”。从枝头到舌尖,一颗新鲜的杨梅有着怎样的产业化故事?

  世界杨梅看中国,中国杨梅看浙江。浙江青田杨梅以清、甜、大、鲜征服世界味蕾,不仅实现了24小时国内送达、48小时欧洲直达,还将元宇宙技术融入杨梅产业,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线上下单,远程“认养一棵杨梅树”,让“网上种杨梅”照进现实。

  “通过元宇宙技术,青田杨梅基地在虚拟世界实现了1:1高还原度的复刻,消费者可以线上实时察看杨梅生长情况,追溯杨梅从种植、养护、采摘到销售和物流的全生命周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6月26日全国政协召开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上,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杨梅产业,书写乡村振兴传奇。会上,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同志通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情况,与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就所关切问题互动交流。

  从“盆景”走向“风景”

  农业农村信息化加快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总的看,农业农村信息化正加速从‘盆景’走向‘风景’。”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介绍,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数字中国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等都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进行部署安排。

  从粮食生产逐步迈向精耕“智”作到设施农业初步实现“数字种养”,从农业全产业链加速“数转智改”到数字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近年来,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渗透融合,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正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从一些地方的“盆景”变成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风景”。

  江文胜说,“从产业链后端的流通营销看,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063亿元(据中国农科院信息所监测),同比增长3.5%,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电商模式不断涌现,截至2024年底,农村直播电商数829万家,占农村网商数的43.2%。”

  信息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要物质基础和关键支撑。

  谢少锋介绍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累计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在农村偏远地区部署建设10多万个4G及5G基站,有力推动我国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目前,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90%。”

  一组数字说明信息化成绩:依托先进的网络,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达到100%,70%的基层卫生院和上级医院实现了远程医疗网上协作,农村电商零售额从2015年的3530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56万亿元,翻了7倍多,打通了农村及偏远地区接入数字时代的信息“大动脉”。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行业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面临诸多难点卡点。

  “这些问题都需要集中力量、加大力度、逐一破解。同时,也希望全国政协委员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通过提案等方式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表达了相同的期望。

  让广大农民搭上信息化的“快车”

  情况通报后,进入互动交流环节。9位委员聚焦会议主题,结合调研和实际工作,提出相应关切——

  郭玮委员第一个提问,“中小农户受知识能力所限,在农产品市场信息获取上仍存在短板,在进一步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感谢郭委员的提问。如何让中小农户搭上信息化的快车,是农业农村部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为广大农民办的一件实事。”江文胜介绍了农业农村部针对农民信息化应用能力较弱等问题,通过进村入户、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提供的多样化信息服务。如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1500万,累计提供技术问答、技术培训等各类服务71亿次。

  苏华委员听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情况通报,关注到“数字技术在农村领域的融合应用”,提问“现阶段如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上有哪些典型应用和成效?”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杨梅,“浙江青田实现了杨梅销售从‘按重量售卖’到‘按个数售卖’的根本性转变。杨梅远销欧洲市场,平均每颗售价达2欧元,比国内平均售价翻了近10倍。”谢少锋继续以“元宇宙+杨梅产业”为例,详细介绍了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金色的粮油、绿色的茶叶、多彩的果蔬……借助信息化的“翅膀”,一大批“网红”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飞向了“全球餐桌”,加速了农产品直销。

  王传喜委员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的村支书。他带着农民的声音而来,“农业生产智能化是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怎样防止过快‘无人化’,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我在江苏调研时,当地反映,一到春种秋收的农忙季节,农机手非常紧缺,需要从外地大量请人。”江文胜说,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农民就业来说,是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过程,而非单纯地表现为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让农民无活干。他还介绍了农业农村部通过培训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多种措施,让农民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诸多工作。

  会议现场,大家还就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农业领域数据资源孤岛化、防范和治理农村电信诈骗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据悉,全国政协每年组织10次左右的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帮助委员知情明政、提高履职能力,使相关部委与委员互动交流的过程成为阐释政策、释疑增信的过程,成为沟通思想、加深理解的过程,成为发扬民主与增进团结相得益彰的过程。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