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明确部署。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在6月23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常委和委员们围绕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专题,协商交流、凝聚共识。
向“新”而行,以“质”取胜
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也成了常委和委员们口中提到最多的关键词。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创新起主导作用。
如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再仅仅是备受关注的高频热词,而成为一个个落地见效的应用场景。
在山东临沂,一家占地仅6亩的科技公司,5米长的生产线上就布有119个监控点,通过将生产数据实时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合格率实现了超过10个百分点的提升;在重庆万州,政府部门通过培育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实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行动等,预计到2027年助力50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认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只有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才能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凭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优势,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刘艳常委认为,区域发展不均、同质化竞争、标准设定欠妥等问题制约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建议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重大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鼓励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接受高新技术渗透,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刘艳说。
“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需要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李家杰常委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不断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因此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知识产权交易金额。“建议在香港组建知识产权贸易专项合作平台及综合服务联盟,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走出去’及海外知识产权‘引进来’。”
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坚实支撑,数字经济是重要驱动力量。
传统制造业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基础作用。
“要让中国制造不可替代。”常委和委员们认为,以数字赋能传统制造业是必由之路。
钱锋常委认为,打造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智慧“工业大脑”,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国“工业大脑”建设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亟待加快等挑战,钱锋建议,加强政策机制保障,夯实“工业大脑”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快智慧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以“工业大脑”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中小微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常委和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当前中小微传统制造企业‘+AI’转型还面临应用基础薄弱、‘人才—资金—认知’三重瓶颈交织、组织管理滞后等突出问题。”阮诗玮常委建议,实施专项“AI诊断科技特派员”赋能计划,帮助企业解决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一批通用和专用语料库,推动产业数据垂直应用,打破企业间数据壁垒。
平台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形态,为扩大需求提供了新空间,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也是数实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为包括平台经济在内的多个重点行业领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在李龙熙常委看来,平台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仍存在平台企业行业内卷严重、劳动者权益难以充分保障、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他建议,规范平台竞争行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并加强监管。“要把握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和创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允许创新试错,同时严格监控风险。”
筑牢行业发展根基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电和算力协同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南存辉常委建议,统筹基础设施布局,构建绿电与算力协同规划机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对绿电的消纳能力。
杨杰常委也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快布局“云智算”产业,推动算力、框架、模型、应用等协同并进,引导基础设施企业优化智算资源布局,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
来自西藏的扎西达娃常委在发言时感叹,西藏光伏产业发展给藏区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同时,他也对当前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量质矛盾、网源矛盾、供需矛盾感到忧虑。“要全面提升区内电网网架输送能力,科学统筹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标准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石,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
张兴海常委是一位在汽车领域耕耘了三十余年的行业老兵,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他坦言,“要制定车载数据、路测数据的确权和流通规则,建立国家间数据互认机制,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标准制定,强化技术标准沟通协调。”
张兴凯常委建议安全应急服务业要建立全国统一、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大安全、国际化的安全应急服务业机制;林建岳常委建议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赵德明常委建议完善家政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
把新一轮国际竞争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