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要闻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2025-07-10 17:51:25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3期 郑玉婷我有话说
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就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部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精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三专题组的常委、委员们对此纷纷建言献策。

  一张蓝图绘到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与一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倾向于实现短期目标相比,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突出强调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发展规划在时空上的有序衔接,十分注重各类政策的统筹协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短期施策和中长期发展,汇聚起一以贯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乃至更长远的规划,紧密衔接,层层递进。

  以水利规划为例,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对水利事业进行了重点布局,如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标准推进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众多水利项目在政策支持下加快建设步伐,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步入“十五五”规划筹备与衔接阶段,水利事业延续并深化“十四五”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实现从水利工程建设向高质量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转变。

  水利发展仅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的缩影,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战略规划登高望远,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区各部门共绘高质量发展长卷。

  “建议对西部延边地区以铁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沿边产业园区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倾斜。”马文亮常委介绍,云南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依托比较优势,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口岸经济。“加快建设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杨智委员建议加大对武汉都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培育发展国家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

  在政策衔接上,各类政策同样需要合力。专项规划在“条条”上衔接与深化,区域规划在“块块”上对接并细化,互为支撑保障,提高综合效益和整体效能。

  完善政策促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王常松委员建议畅通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推动账面资产回归实际价值;加快城市观念更新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解决存量资产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

  丁学东委员建议加强地方自主财力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完善地方债务管理。印红常委建议,探索引入以生态质量为依据的税收分成机制,这将有助于对生态保护形成正向激励。

  金融强国的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围绕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陈四清委员建议,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既支持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信贷结构,满足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多元需求。

  金融高水平开放迈向纵深,将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活力,使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统筹推进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改革……我国是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体系的受益者、参与者、贡献者。

  欧阳泽华常委建议加快基础设施自主化,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强化数字人民币功能;推动储备多元化和债务风险积极管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强国际合作与规则突围,推动区域货币合作,进一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构建反制裁法律体系。

  “我们拥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应该以更加自信、更加平和的心态来融入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推动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易纲常委建议。

  服务全国一盘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全国一盘棋,打破各自小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将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

  在经济大省挑大梁方面,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不仅带动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通过产业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高津常委建议开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在发达省份重点县域推动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企业化”。张复明常委建议以水、生态、能源等稀缺资源为支撑,以利益链接机制为纽带,拓展区域合作渠道,深化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西部方向对外开放通道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战略布局,更是国家安全、区域协调和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

  高津常委建议积极推动西部人口集聚,优化边疆治理模式,强化对欧亚大陆的影响力。“深化与东中部科技创新合作,支持东中部产业园区在西部建设飞地园区,从对口帮扶转向产业合作。”庄国泰委员建议。

  在会上,常委、委员们对宏观经济治理的探索和建言,都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彰显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他们相信,中国经济在高效能治理的护航下,定能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创新活力。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