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活中国经济澎湃动力
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今日的中国经济,呈现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改革伟业成就辉煌,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优越性。”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一专题讨论现场,常委和委员们道出共同心声。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迫切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保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围绕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常委和委员们展开热烈讨论。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政府关系提出的要求。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上的世界级难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重大突破。
林毅夫常委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市场失灵,这时候政府需要精准发力,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徐令义常委在谈到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时表示,“各级党政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担当作为,为企业在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各种所有制经济注入澎湃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多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此次会议上,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也是常委和委员们发言的重点。
解冬常委表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要评估国有企业的利润和营收增长,还要看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贡献度,通过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在带动科技创新、服务民生方面的作用。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汪一光则建议,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融合发展,推进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流通,通过混改等方式建立联合创新体,推动企业从传统资源互补向现代产业模式跃升。
作为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出台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龚建明常委深有感触。“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充分证明中共中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两个毫不动摇’的鲜明态度。”
如何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龚建明建议,构建科技创新全链条支持体系。落实开放科研资源有关规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广“企业出题、高效解题”模式,政府根据企业研发投入,按照比例提供一定补贴。
在重庆市政协主席程丽华看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至关重要。“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法解决的。要引导民营经济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
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滕树静常委建议,推动基层政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清偿计划,让民营企业对还款情况心中有数。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经济“大动脉”,激发市场“新活力”
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取消设立电视剧制作单位审批、废除船舶设计修造地方准入……随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正式发布,我国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常委和委员们表示,负面清单带来管理理念与模式的改变,通过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效提升了市场准入效能,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陈星莺常委就全国能源电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建议:“有序扩充能源安全战略版图,将原材料市场纳入能源大市场范畴;加速推进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市场协同发展,助力能源系统清洁低碳转型;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打破传统能源市场堵点,以价格为牵引推动能源统一大市场建设。”
傅振邦常委认为,要更加有效发挥电力市场在促进我国电力高质量发展中的决定性资源配置作用。“围绕还原电力商品价值健全市场体系,统筹协调推进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体系建设,强化电力市场发现价格功能;完善煤电新能源协调发展市场机制,加强引导煤电主动转型的市场机制建设,提升煤电容量电价覆盖固定成本比例。”
对一些新模式新业态缺少有效监管模式的情况,张雪樵常委建议,“相关部门要尽早制定市场准入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平台经济发展。”
针对当前一些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黄武常委则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市场监管等层面分别提出建议。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筑牢发展的坚实根基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完善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等作出重要部署。对此,何志敏常委建议:“健全采集规则,落实好加大数据权利归属认定的要求,推动数据分层分类确权,加快建立具有私权属性的知识产权登记制度;鼓励数据企业进行深加工,提高数据供给质量,建立完善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的多层次数据交易体系;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流通、交易等各环节开发利用和安全治理,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培育壮大多元化数据企业。”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生产力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深,对社会信用的要求也越高。魏钢常委建议,加强诚实守信的价值引导,提高政府、企业、社会诚信水平;不断创新信用监管模式,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