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根在这里!”——台胞“溯源·河南成功行”小记
“我的根在哪里?”
“中华大地上千百年来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8月28日,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专门组织“溯源·河南成功行”参访活动,带领40位台胞抵达河南,开启为期3天的“寻根”之旅。
谈及本次活动,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联络部二级巡视员李咏丰介绍道,这次活动是为了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收复台湾362周年而举办的。“郑成功是中华儿女、两岸同胞共同敬仰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他被台湾民众尊为‘开台圣王’,祖籍在河南固始。我们希望借助此次活动缅怀郑成功复疆建台的伟大壮举,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共同推动两岸的交流交往”。
探寻,民族根脉
历史浪潮滚滚向前,固始后人扎根闽地,从福建出发,渡海而过,或是保家,或是卫国。根据1953年台湾官方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的100个大姓当中,有63个姓氏族谱上明确记载了其先祖来自“光州固始”。
寻根的第一站就是固始根亲文化公园。在华夏根亲坛前,参访台胞在坛前分三列鞠躬举行根亲坛祭拜仪式。
进入根亲博物馆之后,大家都兴致勃勃,对自己的姓氏起源充满了好奇。介绍到郑氏家族时,拍照的台胞格外多。
“我的妈妈姓郑,和郑成功是同姓,刚刚了解到这个姓属于西晋时期入闽的‘中原八姓’之一,这促使我特别想要去了解‘郑’姓的源流。这次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固始亲眼见证,亲自用脚步丈量历史。”从台湾高雄来大陆发展的陈泯仰说道。他已经来大陆6年了,现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安徽女婿。
郑氏家族于五胡乱华后的西晋永嘉年间,为避中原战乱,从河南光州固始迁居福建,其后代定居福建南安,后又逐渐迁居台湾。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时隔362年,当台湾同胞在“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固始,又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作下的诗句,仿佛数百年前的峥嵘岁月近在眼前,这让他们对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和认识。
看完姓氏有关的文物后,来自台湾的郑成功文化推展总会执行长黄锡星感受到了根亲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台湾到河南,在这里探寻姓氏根脉,了解到千百年来,无论迁移到福建、海南还是台湾的人都是同根同源。这个历史的轨迹,必须让台湾青少年去了解、珍惜”。
有幸,一览古今
都说最早的“中国”在河南。参访团的台胞们走进河南博物院之后,就深深明白了这一点。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从“择中建都”到都城“择中建宫”,再于宫城“择中建殿”。这一传统的“求中”理念一以贯之,最早的源头在河南。历史上曾先后有20余个王朝在此建都,从最早的二里头夏都到金代末年定都商丘,奠定了河南3000余年持续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
河南博物院有17万余件藏品,这里的文物不仅有其自身价值,更携带着华夏文明密码。彩陶双联壶、兽面纹夔足方鼎、武则天除罪金简、三彩琉璃塔等不胜枚举的文物,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历史的波澜壮阔,台胞们纷纷拍照,表示古人的智慧和祝愿在他们心里已深深扎根。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颗栩栩如生的象牙白菜,精湛的牙雕技艺深深震撼了我。”台胞郑文斌参观完河南博物院后对记者感慨,“它让我想起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一棵来自紫禁城永和宫的翠玉白菜,它们都承载着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与这些文物面对面,让我找寻到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
千年,等一场梦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台湾同胞们“打卡”的最后一站,走进《曹操的麦田》剧场,“你脚下的这片土地,曾是官渡之战的古战场。”在这里,重现曹操纵横谋划,袁绍战营火光冲天的历史场景……
“您为什么要葬在河南?”观众在《苏轼的河南》剧场中高声问道。少年出蜀,埋骨中原。苏轼的诗书才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他屡遭贬谪的罕见经历似乎并不像他的才华一样众人皆知,在这里台胞们用短短30分钟见证了他一生的颠沛流离。
56个不重样的戏剧情景空间,上演着“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也在这里被充分展现。踏入这里,仿佛穿越时空,进入天地之间的一座幻城。
“感动、值得”是当前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的台湾青年沈蓉说得最多的词汇。她对记者表示,在戏剧幻城中,一天刷了4部剧目,有青春怀旧剧《老库房》、历史事件剧《李家村的故事》等等,无论这些故事是积极的、沉痛的,都被毫不避讳地表现出来,它们看似独立,但实则是对社会百态的整体呈现,让人仿佛看到历史在眼前流动和延续,重新变得熠熠生辉。
“《三国演义》《赤壁赋》这些文学作品我小时候在台湾读过,在一幕幕戏剧中,和曹操、苏轼等这些历史名人对话,让我仿佛搭乘时光机穿越到了古代。”结束此次参访行程之后,台湾青年吴宥璇激动地说道:“这3天的行程每一天都是意义非凡,我们探寻故土之源、穿越古今文明、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我感受到两岸人民确实是血脉同根,文化同源,我以后会常带台湾乡亲来大陆走走看看,让他们也参与到两岸交流大潮中来,这也是这几天我在参访团中听到最多的声音。”
大家满载而归,走出剧场时天色已晚,《只有河南》的歌声萦绕在耳畔:“一年又一年,往事如云烟,归来又走远,待你归来时,依然是少年,我们的故事,已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