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融的力量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
用金融的力量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
钱文挥
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大国小农是基本国情。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降成本、增效率、提质量的关键作用,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十四五”规划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作出重点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发行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持“三农”发展为己任,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发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的独特作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通过将先进技术、大型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引入小农户生产,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二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强引擎。通过集中采购生产资料、普及技术装备、规模化机械作业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助推器。除了对单一生产环节提供服务外,农业社会化服务还可以向乡村振兴多环节、全过程延伸,有助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大量资金投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近年来,农发行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重点领域做了许多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全力服务“两藏”战略(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助力解决“怎么种好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是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科技发展。农发行积极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盐碱地综合改造等,助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6月末农地贷款余额9179亿元,比年初增加1623亿元。聚焦“卡脖子”问题,积极支持农机装备、智慧农业发展,6月末农业科技贷款余额1146亿元,比年初增加192亿元。其中信贷支持4家“百强”农机企业,贷款余额合计46.92亿元。二是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助力解决“如何增效益”。成熟完善的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的前提。农发行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围绕“产购储加销”“水地种资技”,打通产业链、构建供应链、延长信贷链、提升价值链,重点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农村流通重要节点等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6月末,全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余额235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贷款余额562亿元。三是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助力解决“谁来种好地”。坚持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适应、可得性更强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坚持融智先行、科技赋能、数据支撑,集成运用生物识别、OCR识别、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实现信贷资源精准匹配,投产上线北大荒等高标准农田托管种植场景,累放贷款22.7亿元,支持黑土地托管面积达139万亩,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种植环节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聚焦提升联动带农质效,持续开展模式创新,用金融的力量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截至6月末,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3877亿元,比年初增加714亿元。
当前,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临服务主体发育不充分、服务领域需要拓展、服务小农户能力有待提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适应的支持政策和行业规范有待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增强服务能力,规范行业发展,将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一是着力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加大对专业服务公司、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服务专业户等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的扶持力度,鼓励各类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的社会化服务链条,带动小农户提升规模经营水平。二是促进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鼓励服务主体推广应用优质新品种、先进技术和现代农机装备,加快互联网、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遥感、航拍等智能化设备覆盖,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三是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开发与服务主体需求特征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完善以服务订单、农机具、设施用地等为标的物的抵押制度和增信措施,提升服务主体的金融可得性。四是切实强化政策保障。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财政支持,完善相关业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服务主体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五是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加强价格监测、服务质量监督及评价,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