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要闻

建“新通道” 促“真见效”——安徽省合肥市政协探索对协商议政成果办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机制

2024-05-06 15:56:21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9期 孙功兵我有话说
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机制。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政协积极探索对议政建言成果办理落实情况进行民主监督的机制,贯通议政建言——民主监督——落地见效的“新通道”,改变了“建议止于领导批示”的现象,推动了政协履职由“说得对”向“真管用”、“真正用”、“真见效”转变。

  一、探索“建议清单”机制,“一个堵点疏通畅”。复盘政协协商的全流程,影响履职效果的“堵点”在于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落实不够。如何突破这一“堵点”?合肥市政协出台了《重点民主协商活动操作规程(试行)》,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出台了《市政协协商成果办理规程》,创新提出建议清单制,将协商建言成果提炼成条目式清单,明确办理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相关部门办理,并在3个月内向市政协办公室反馈。2023年,合肥市政协围绕“统筹城乡水利建设,夯实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基础”议题开展政协委员资政会协商后,就破解巢湖“关门淹”问题、推进区域水网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等,梳理了建议清单一共13条,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切实把政协好建议充分、合理吸收,明确各方责任,推动真落实落。通过清单办理,建言成果相继落实,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取得新的进展。巢湖防洪治理工程特别是裕溪河对江排洪泵站项目已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赋码,有望于2024年开工建设。

  二、探索议题转化机制,“一颗钉子锤三锤”。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重点协商成果办理情况”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市政协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总结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上年协商议题、下年监督重点”的机制,将“上年度市政协重点协商课题建议清单的落实办理情况”列为民主监督重点,进行专项监督,要求一题一方案,形成监督报告,跟踪监督意见办理,并在适当范围通报监督意见办理落实情况,从而形成“协商——监督——落地”的履职闭环。2024年,将上年度9个重点协商活动的建议清单办理情况作为民主监督议题,由市政协领导牵头,每个专委会负责一个,在市直部门确定协办单位,并明确监督方式、成果形式、完成时间,纳入市政协重点工作计划表,挂图作战。

  三、探索综合履职机制,“一套组合盯到底”。坚持内容与形式相匹配,同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相结合,是政协民主监督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推进重点议题民主监督中,合肥市政协综合运用协商、调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手段,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近年来,围绕“推进种子产业创新,打造合肥现代种业之都”议题,不仅开展了政协委员资政会协商、推进了建议清单办理反馈、进行了建议清单办理民主监督,而且组织委员在政协全会分组讨论时与市委主要领导面对面提出建议,作为市政府领导重点督办提案。2024年,又将“推进种业振兴,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与安徽省政协的联动重大课题研究,通过反复“盯”,促进议政建言成果“真见效”。

  (作者:安徽省合肥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