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背后的“减法”与“加法” ——广州市政协大会发言聚焦推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中心城市,广州要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迫切解决高中学位不足的现实问题。”
“缓解普职分流焦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除了增加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也要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无论人工智能引发怎样的变革,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能变,这是任何机器无法替代的。”
“我们要主动抢抓机遇,持续激发潜力,实现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动能,为国家在干细胞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提供重要支撑……”
1月14日,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岭南大会堂传来阵阵掌声,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正在热烈进行。台上的委员,激情飞扬,金句频出。台下的委员,认真聆听,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些掌声中既有对委员发言的赞同,也充满了对广州未来发展的期待。
第一个登台发言的是市政协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他谈的话题切中了当前“上高中难”的“痛处”,呼吁增加广州普通高中的数量和容量,提高普通高中的学位供给。“我感觉做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整个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胡国胜表示,这是他成为市政协委员以来花费精力最多、投入时间最长的一份建言。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他甚至把广州市中考连续10年的报考指南都翻出来,仔细研究数据,用一个通宵的时间整理成稿。
今年,广州市政协全会一改以往做法,在发言话题上做“减法”,聚焦“教育”和“医疗”两大领域出谋划策;在发言角度上做“加法”,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着力推动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短短的6分钟发言,背后是委员们扎实深入的调研,是翔实多样数据的支撑,是多方研讨商量的提炼。
此次大会发言从去年10月开始筹备,市政协主席李贻伟高度重视,市政协办公厅和市政协各专委会闻令而动、密切配合、协同联动,并抽调精兵强将,“一对一”服务委员打磨发言稿及PPT。
“对于选题中涉及政府部门的数据、出台的政策法规的部分,我们需要进一步核实;对于情况掌握不清的,我们需要进一步组织调研……”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筹备处(秘书处)发言组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集众人智慧,在一次次的磨合优化中,终于亮出一份份优秀的“建言书”。
市政协委员蔡昶文代表民盟广州市委会、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登台发言,他讲的话题是: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大势,推动广州教育勇立潮头。这个想法最早源于民盟广州市委会在2020年提交的《关于大力推进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的提案》。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广州市教育事业如何把握机遇,再上新台阶?于是,民盟广州市委会在原来提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
“市政协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市政协经济委与我们一起到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学校、教育局调研,争取把广州做得好的点都挖掘出来。发言稿在标题、内容上都进行了提升,前后修改了10次。”蔡昶文表示,因为有扎实的调研和素材,字斟句酌的推敲,所以发言更有底气。
除了委员登台,此次大会发言还首次邀请了一位“百姓提案”代表发言,他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兼骨科主任杨运发。他从1991年起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也常常到社区开展“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防治”义诊活动,深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但苦于没有途径去呼吁发声。机缘巧合之下,杨运发得知了市政协“百姓提案”活动,便向市政协提交了有关建议。“这次有机会参加大会发言,参与到广州市‘两会’的盛事中,为广州的发展和民生福祉发声,我感到很荣耀,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追求。本次大会发言聚焦“教育”和“医疗”两个领域,正是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每年针对两个领域的问题,集中发力,就有可能推动一些难点痛点问题得到解决。连续5年做下去,就有可能推动10个领域的大提升。”蔡昶文对此充满期待。
(记者 林仪 揭春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