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要闻

主打环境牌 吃上生态饭

2022-05-17 08:56:25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本报记者 王有强 靳燕

  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别山。撩人的春光下,满山油茶树伸着懒腰、舒展嫩叶,不少茶树枝头已冒出青色的茶果,与碧波荡漾的龙山湖遥相对望。

  这里,是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也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定点扶贫县。

  倾泻而下的日光中,“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巨幅标语红得格外惹眼。这是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的嘱托。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公司不仅新拓展了2000余亩茶基地,还建立了油茶籽综合深加工生产线。”司马光油茶园创办人陈世法说,通过油茶种植、生产加工,实现年产值近亿元,已带动了2万多农户增收,实现人均增收2800元。

  更重要的是,油茶带来了人气。每年10月油茶花开时,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连带村里民宿、餐馆也多了起来。“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乡亲们挂在嘴上的俗语,成为油茶经济惠及这一方水土的生动写照。如今,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达25.5万亩,催生油茶企业、合作社56家,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产业生产,油茶产业已经成为老区人民的“幸福果”。

  柳含烟,山叠翠。循着“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的碑刻看去,白墙黛瓦映入眼帘,这里是文殊乡东岳村。

  在四方景庭家庭农场,一张巨幅照片很显眼。那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与几位脱贫致富带头人交谈时的场景。“当时,我作为脱贫群众代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杨长太说,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岳村考察,鼓舞了村民致富的信心,现在村民不管做什么事,劲头都足得很。

  展厅内,摆放着大米、菜籽油、蜂蜜、腊肉、土鸡蛋、印子馍等农产品,朴素的密封包装上,印着鲜明的商标,主打绿色健康食品。“脱贫不忘党恩,致富不忘乡亲。”这是杨长太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告别了“伸手要”的窘境后,杨长太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事业上。近几年,他把光山特色农副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每年销售额600多万元。“以前愁得眉心都是皱纹,现在喜得眼角都是笑纹。”杨长太的幸福洋溢在脸上。

  “找准‘路子’,才能迈开‘步子’。”光山县政协主席李芳军说,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等课题,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下务实之功、尽精诚之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履职成果。

  打环境牌,吃生态饭。光山县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以特色种植作为促进产业兴旺、带动群众增收的突破口,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正应了那句“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

  家乡越来越好,走出大别山的年轻人更是频频“回头”。“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一头牵农户、一头连市场,年蔬菜加工能力高达8万吨。”光山县政协委员、河南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范保青常年做蔬菜贸易,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光山县实行规模化、科技化种植,球生菜、西兰花等农产品走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并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而在光山县正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好菇粮”食用菌基地大棚里,农户们提着塑料桶,穿梭于出菇架之间,忙着采摘花菇。“在食用菌大棚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元钱,还能照顾家。”合作社有关负责人表示,借助光山优越的地理环境,规划在17个乡镇建立种植基地,将带动当地3000余农户致富。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胸中有团火,手里攥着劲,老区人民的“好路子”越走越宽,幸福生活节节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