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花正艳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要全面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牢固树立‘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让其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日,云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组织委员到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调研,为省政协即将召开的“深化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协商会做前期准备。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1590万少数民族人口,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全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云南样板”。
云南省政协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方向,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开展具有政协特色的履职活动,在云岭大地上谱写出新时代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 政协:打出系列“履职组合拳”
今年3月,云南省政协民宗委组织开展“考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考察暨少数民族、宗教界别委员活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重温誓词碑历史,学习誓词碑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深刻理解,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心奋斗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近年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云南省政协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打出系列“履职组合拳”——
连续三年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开展专题调研,与22个省级部门就示范区推进情况进行专题协商,提出了制订示范区建设专项规划、向中央争取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等建议。
连续三年围绕改善抵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开展调研协商,提出在抵边村率先进行小康村试点,把全省374个抵边村全面建成现代化小康村,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并写入全省“十四五”规划。
围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开展“突出民族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小镇”专题协商;聚焦“加大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召开专题协商会;就“加快推进实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协商议政……诸多意见建议被充分采纳,转化为省委、省政府的具体决策。
此外,省政协还探索建立了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工作室,组织委员与相关界别群众开展座谈交流,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 委员:化身民族团结使者
云南全省各族各界政协委员主动担当、扛实责任,积极化身民族团结使者,通过提交提案、大会发言、会议讨论等形式,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普洱市政协人资环委主任何春收到了一份来自教育部的提案回复。原来,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何春提交提案建议,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统编教材,通过发行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邮票等形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巩固民族团结成果。
“提案的落实是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肯定,也彰显了云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的重要贡献。”何春表示,要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何庆来自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曾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近年来,我的家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家家户户住进‘小洋房’,有了自来水、太阳能,开起了小汽车,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民族地区掉队’的决心。”何庆表示。
“要充分运用法治手段、法治方式保障民族团结、协调民族关系,实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从法制和政策层面健全完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保障体系。”省政协委员郭宝在《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的提案中提出。
值得一提的是,委员们还以开展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为抓手,切实履行着对自身所代表的界别和群众团结、引导的责任和义务。省政协委员张兴在联系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章家村5名布朗族党员和群众过程中,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用布朗族老一辈口口相传的解放故事,让大家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树牢爱国守边的意识。省政协委员释演志主动加强同界别群众的沟通,做党的政策的宣传者,为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作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如今已成为云南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大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共同迈上新征程。